手术室要求的环境净化应参照相关设计标准或由工艺要求所确定。随着加工过程的不同,对洁净度的要求也有高低之分。那么, 手术室净化标准与生物净化标准有什么区别呢?
生物洁净室是在工业洁净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其标准也往往以工业洁净室标准为基础。通常的办法是在参照工业洁净室对空气中悬浮粒子的允许浓度制定洁净室级别的同时,再规定空气中允许的微生物浓度。现有标准中所允许浓度,包括浮游菌浓度和沉降菌浓度两种。国际上个有关微生物净化级别的标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的,NHB5340.2 《关于洁净室和洁净工作台微的生物的控制标准》,它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相关标准和相关行业。由于该标准是针对宇航工业,因而偏严。
而手术室净化标准具体可以分成三大类:
类是我国的国家标准(以GB为开头)及推荐性国家标准(以GB/T为开头)。国家标准是在我国境内实施工程的根本依据。
第二类是行业标准,如中国电子学会洁净技术分会主持制定的相关标准。
第三类是国际标准,如关于工业洁净室的ISO14644系列和关于生物洁净室的ISO14698系列等。
洁净度等级标准是手术室净化标准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医疗器械净化车间工程验收的标准。
医疗器械GMP净化车间怎么确定净化级别:
医疗器械分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医疗器械。不少客户会问到:医疗器械初包装对于GMP净化车间的具体要求。对于很多正在进行注册、临床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1、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的医疗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应在不低于万级的净化车间进行。比如:血管支架、人工血管、静脉导管、血管内导管等;
2、植入到人体组织、与血液、骨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应在不低于10万级的GMP净化车间进行。比如:心脏起搏器、血液过滤器、静脉针、人工骨等;
3、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医疗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应在不低于30万级的GMP净化车间进行。比如:医用脱脂棉、宫内节育器、气管插管等;
4、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宜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的表面直接接触,应在不低于30万级的GMP净化车间进行。比如:导尿管、给药器、注射器、输液器的初包装材料;
5、对于有要求或无菌操作技术加工的,应在万级下的局部100级GMP净化车间内进行生产。比如血管支架的压握、涂药,血袋生产中的抗凝剂、保养液的罐装等;
国家对于医疗器械有着严格的分类,而三类医疗器械是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